​国士无双:游子归国,结局悲痛 航天元勋姚桐斌

2024-12-07 23:30 来源:网络 点击:

国士无双:游子归国,结局悲痛 航天元勋姚桐斌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小时候的姚桐斌家境十分贫困,靠着父亲和哥哥微薄的收入勉强读完了小学,虽然成绩优异但父亲还是决定让他辍学,在家做工来补贴家用。在校长的再三劝说下父亲才答应让他继续读初中,1934年8月姚桐斌考入了无锡县立初级中学,由于父亲实在拿不出学费姚桐斌不得不中断学业靠摆摊卖日用品,打零工来维持生计,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他,仍然保留着那份求知的欲望。1938年8月姚桐斌拿着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一点积蓄,独自一人踏上了求学之路。他先是来到了上海的成康中学与汇南中学,但因交不起学费和住宿费,又和同学一起辗转来到了江西吉安。1939年2月姚桐斌考上了吉安国立13中高中部,并获得了助学贷款。有了安定学习环境的姚桐斌学习十分刻苦,一刻时间也不敢浪费,1941年姚桐斌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被国内七所著名大学同时录取。出于对矿冶的热爱,姚桐斌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日寇侵华时期学校已迁至贵州平越,后迁至四川壁山),1945年7月姚桐斌以全校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

1947年姚桐斌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赴英国留学,在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学习,1951年姚桐斌取得了博士学位,他的老师康德西教授回忆说: “姚桐斌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1952年1月,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校冶金系继续深造,并兼做实习指导员,除了刻苦读书姚桐斌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参加“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中国留学生总会”。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随着理解的加深姚桐斌坚定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奠定了他将终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决心。新中国成立以后姚桐斌积极宣传中国人民解放运动,但他也深知祖国的贫穷与落后,想多学一些知识,更好的报效祖国。

姚桐斌的爱国思想和马列主义信仰引起了英国政府的主意,英国警察厅要求他限期离境并不得回中国,1954年2月,姚桐斌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6年姚桐斌辗转来到了瑞士,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姚桐斌准备回国,德国政府在得知了他的研究方向后拒绝了他的出境申请,并再三挽留。姚桐斌义正言辞的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最终在周总理的斡旋之下姚桐斌才得以回国。

得知姚桐斌回国消息后,各研究院和大学都争相要人,姚桐斌却说他没有任何要求,坚决无条件服从党的安排,最终聂荣臻元帅将他分配到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此时五院的院长正是钱学森。姚桐斌被分配到了科研材料组,当时的研究组只有一台显微镜和十二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条件异常艰苦。有人问他以他的能力和名气完全可以去更好的研究所,为什么要到这么个小研究所来,姚桐斌说:“我回国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国家建设。”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没有人员,没有技术,没有资料,别说航天、火箭上面的材料,就算是低端的合金钢中国也生产不出来,姚桐斌着手制订了五院材料工艺研究方向,按照“材料先行”的要求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凭借着乐观的心态和丰富的知识与技术,姚桐斌带领众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生产出了钎焊合金,此后姚桐斌所带领的703研究所共开展研究课题500多个,其中大部分都应用在了火箭和卫星事业上,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几乎每一项课题都填补了我国在此项目上的空白,于此同时姚桐斌还向国内兄弟单位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姚桐斌深知材料研究离不开实验室检测、测试与分析所需的设备,他亲自制定研究所发展方向,并建成一所综合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研究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具有相当实力的研究所。

对于新人的培养,姚桐斌也是不遗余力,由他撰写的《研究工作方法》一文至今还是该所入职必读。他特别强调严谨科研作风,科研报告哪怕错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必须改正过来。由于怕翻译过来的文献有误差,他要求所内科研必须掌握英语,他在所里开办了脱产和半脱产的英语学习班,使得该所科研人员的英语水平成为当时导弹研究院全院最高,他不但请著名的专家来所里传授知识,更是亲自带领有关的科技人员走遍了全国有关材料与工艺的研究所和院校,进行技术交底和交流。姚桐斌还十分关心科研人员的思想问题,有人觉得做材料研究比不上那些做核武、火箭的研究人员,姚桐斌告诫到:为祖国建设不分轻重,我们要“为设计服务”,要“甘当配角”。

姚桐斌不但不能对妻子说明自己的工作内容,就连妻子生孩子时,还是邻居帮忙打电话到医院,对孩子也未能尽到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虽然姚桐斌有补助,但有限的工资还是不够一家人的开支,姚桐斌每次在家吃饭总是把菜留给妻子和孩子,自己只吃一点黄豆,姚桐斌总是说黄豆吃多了不容易消化,吃一点就饱了。直到多年以后家里不再为柴米油盐那么精打细算的时候,姚桐斌才告诉妻子他之所以吃的少,是因为怕妻子不够吃。因为他觉得亏欠妻子太多却无法弥补。

大革命时期,姚桐斌也受到了冲击。1968年6月8日中午姚桐斌遭到殴打,因不能医治不幸身亡,年仅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