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白暨豚,为什么没有灭绝?长江十年禁渔能否保住它们?

2024-12-07 22:51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特有的白暨豚,为什么没有灭绝?长江十年禁渔能否保住它们?

淡水鲸白暨豚,是中国特有的白暨豚科下唯一物种!

白暨豚在长江出现的时间很早,可以通过化石追溯到530万年前,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中上层鱼类动物,比如鲢鱼和白条鱼。白暨豚虽然是一种小型淡水鲸,但成年后体重一般还是有230千克左右,身体长度在1.5米到2.5米之间,它们以往的栖息地主要就在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和洞庭湖这些地方。

很多时候,大家也把白暨豚写成白鳍豚,但它的确是只有我国才有的鲸目水生动物,名字里有个“白”字当然与它的外观有关,因为,所有白暨豚的腹部都是白色的。不过,自20世纪后期开始,人类活动就对白暨豚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保护这些数量越来越少的白暨豚,我国早在1988年的时候就将它们列入了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不可否认,白暨豚之所以会走向灭亡,人为因素的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曾经的五个白暨豚自然保护区现阶段重点保护的对象是江豚,以及一些其他水鸟和鱼类。尽管已经多年没有发现白暨豚活体却是存在的证据,也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被宣布了功能性灭绝,等到2018年的时候,由于白暨豚依然没有被确认灭绝,所以它的评级就保持了“极危”状态。

白暨豚为什么没有灭绝?

这件事其实是这样的,在2006年的时候,中科院水生所携众人,他们来自各个国家,他们有几十名学者,一起在长江干流进行了一次“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持续时间长达38天,超过3400公里的形成也的确说明了这次考察的范围也比较广,采用的也是当时就十分先进的远程探测技术和声纳采集设备。

但是,这次近似地毯式搜索的过程中,大家一头白暨豚也没有发现,从白暨豚的生活习性来说,它们在水里生存也是需要跃出水面进行换气的,按道理来说,倘若长江里有白暨豚群体存在,应该不至于一头白暨豚都没有发现,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分外国学者会认为我国特有的白暨豚已经灭绝。

不过,我们并不认可这个说法,因为,即便是从现有惯例来说,要宣布一个物种灭绝,也是需要通过50年的观测来决定的,那就是这个时间之内一直都没有发现该物种活体。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开始一年多时间,已多次拍到江豚出没:

大家都知道,以往长江也有短时间的禁渔时期,但效果并不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这个时间够里面的诸多鱼类动物繁衍个两三代,同时也能保护江豚这样的珍稀野生动物更好的休养生息。

自“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施行以来,虽然时间也就短短一年多,但多地都反馈水域环境的确有所改善,而江豚也更加频繁地被拍到。比如,赣江水域内出现的30多头江豚,就已经在这里活动了两个月时间,有不少人都拍到了他们拖家带口的活动场景。

毫无疑问,这当然与人类干扰降低,江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有很大关系,因为赣江水南昌段也是全面施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水域,如今被“禁渔”的水域都没有捕鱼船了,不仅鱼虾变多了,赣江水域的水环境也好了不少,不然怎么会吸引这么多的江豚长时间驻留呢!以前这个水域虽然也有江豚活动,但一般都只有机头,但这段时间却频繁发现有二三十江豚出现,自然就更加罕见了。

江豚都变多了,白暨豚能保住吗?功能性灭绝意味着什么?

客观来说,江豚频繁被拍到,的确体现了长江生态正在恢复,长江江豚的数量再过几年,很可能就会被确认种群数量在提升。不过,前面已经说了,白暨豚比江豚更加脆弱,尽管江豚在禁渔之前也死了不少,但依然有活体被发现,而白暨豚已经多年未见活体,这意味这个这个种群的数量想要恢复到以前几百上千头的概率并不大,至于能不能保住,其实也是一个未知数,这要看后面的实际考察情况。

当然,尽管2007年以后也有一些目击者表示自己看到过白暨豚,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那的确是残余的白暨豚个体,要知道白暨豚对环境的要求,其实比江豚还要高,而前些年长江里的江豚也死了不少,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修复长江生态,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不要让这些野生动物一个个的走向灭绝。

虽然功能性灭绝不等于灭绝,但这个生物学术语也不是随便用的,它意味着一个物种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已经烧到不能维持繁衍的情况,也就是说,当一个物种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时候,就是说已经在宏观上灭绝了,只是暂时没有确定最后的个体是不是已经死亡了,一个物种灭绝的前兆,便是这里说的功能性灭绝。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不管是什么物种,倘若这个物种的成员都已经没有能力繁殖后代了,那么,什么时候灭绝都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了,那些剩下的还活着的个体,就像是在等待死亡一样,所以,也有人把物种残存的那些个体叫暂时活着的死者,而所谓的“极危”物种,就有可能是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这两个说法存在程度深浅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