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时代的菟丝花到新时代的木棉树:一个女子的成长故事

2024-10-07 08:00 来源:网络 点击:

从旧时代的菟丝花到新时代的木棉树:一个女子的成长故事

张幼仪前往英国与她的丈夫徐志摩团聚时,两人住下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因林徽因而心烦意乱,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赶快打掉 。”

那年月技术不成熟,打胎可是极危险的,即使安全其中的痛苦也难以言说。这样一句冷冰冰的,带着命令语气的话谁听到了不吸一口凉气,何况是一位丈夫对他正怀着孕的妻子在讲

张幼仪与他分辨 : “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的!

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好一个狡辩,留过洋的大诗人就是懂,没理也能辩三分呢 。

张幼仪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见张幼仪不同意打胎,徐志摩又提出马上离婚,张幼仪不答应,他竟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

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只好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

一个孕妇,在异国他乡辗转多地,在这段时间,她的徐志摩明知道她的去向,却没有一封书信,没有一声问候,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何其可悲,何其可叹!

不过,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就是经过这次近乎涅槃般的重生,张幼仪才真正开始了她新的人生。

张幼仪与徐志摩

曾经,她自卑,她胆怯,她企图得到别人欢心

张幼仪出自江苏宝山县(现在上海)的名门世家,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二哥张嘉森是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璈是中国银行总裁。

那时一向循规蹈矩的她,听从四哥张嘉璈的选择和安排,十三岁订婚,十五岁嫁给才子徐志摩。

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透露着不长久的信号:

徐志摩的态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更像是政治联姻。

婚后,张幼仪并未入徐志摩的青眼,徐志摩认为她既非兰心蕙质,也不风情万种。

其实小编很疑惑,既然并不喜欢,那为什么还要进入婚姻互相折磨呢?徐大诗人可是新式思想,怎么还会听从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说到底,不过是什么好处都想要罢了,既想要张家的政治资本,又想追求自由恋爱,站着就把钱挣了!

张幼仪当然不是看不出来丈夫对她的嫌弃,但是她在当时的大环境里,不能也不敢提出离婚。她依然兢兢业业地做着丈夫的好妻子,公婆的好儿媳,并且生下长子徐积锴。

张幼仪

为了讨好丈夫徐志摩,张幼仪去国外陪着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只是徐志摩对此并不领情,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来接她的情形:“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张徐二人的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徐志摩拼命地逃离,张幼仪就扩大围城范围,他逃,她追。

只是爱情是靠缘分的,有的人再努力,也不如有的人什么也不做。

林徽因的出现加快了他们婚姻结束的速度。在英国的那段时间,徐志摩的冷漠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实的生活给张幼仪上了一堂课,告诉她能靠的只有自己。

从此,她不再卑微,不再恳求,不再索取,因为她要自己去感受这广阔的世界。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因为这段学习生活太过忙碌,次子在三岁时早夭。

之后,张幼仪被八弟接回国。她的公公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他衣食无忧。

尽管她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仍在努力,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二哥)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

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这里发国难财让小编很伤心,人无完人呀)

#张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