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短片爆火后翻车,部分内容系虚构?他的心声,无人知晓……

2024-05-17 00:43 来源:网络 点击:

“二舅”短片爆火后翻车,部分内容系虚构?他的心声,无人知晓……

近日,

“二舅”又上热搜,

理由不再是因为其朴实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而是

“二舅短片涉及内容虚构”。

“翻车”来得猝不及防,却在意料之中。7月25日,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爆全网,截至8月2日上午10点,该视频已有3800多万的播放量,B站UP主“衣戈猜想”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身患残疾的“二舅”如何在乡村寻找自我的故事。

视频里的“二舅”,曾是天才少年,因意外而残疾,但自学成了木匠,领养了一个女儿,被首长搓过背,会修理,给女儿打了全套家具,成为了村里人离不开的支柱。纪录片一样的叙事,引得许多网友的共情。

然而,随着视频热度进一步增加,另一种声音浮出水面。

当地有关部门对视频中“二舅”的部分事实进行调查,把网友们对其真假的质疑声推到了高潮。 有网友认为,看“二舅”无需追着细节较真,只要能感受到“二舅”的美好品质带来的力量就已足够;也有网友认为,这种基于虚构基础而产生的流量,是UP主对观众乃至“二舅”的不尊,他并非真正被“二舅”治愈,而是对“二舅”这一形象进行了赤裸裸的消费和利用。

“二舅”视频,

究竟多少是虚构?

网友们的讨论之一,围绕着视频中“二舅”的年龄。有网友细心整理出视频中的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发现“二舅”的年龄忽上忽下,并不能完全对应上“高考”“残疾证发放”“养女的出生日期”等时间线。

而导致“二舅”人生道路转变的最关键事件——“残疾”,同样引发热议。视频中说,导致“二舅”残疾的原因是“人为”的,“在一次生病高烧时,当地的赤脚医生给他打了4针,让‘二舅’患上了陪伴终生的左腿残疾。”

随后,有媒体走访了当地的卫生院,原卫生院老院长表示:“二舅”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并非打针导致残疾,而为“二舅”打针的医生已去世,不见得能找得到其他见证人。 至于是否有视频中“二舅”和给他打针的医生“一笑泯恩仇”的片段,更是无从考究。

残疾的原因让人存疑,而视频中提到,“不知何种原因,‘二舅’的残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更是将矛头直指当地的相关部门。网友们关心为何二舅申领不到残疾证。追问之下,镇上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我们系统显示,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残疾)证了。”

媒体相关求证

“二舅”镇上的干部说,视频与掌握的情况有所出入,拍视频多少有点别的因素掺和进去。从发布视频迎来赞美与感动,到被爆“虚构事实”,不过短短6天。“二舅”面对诸多困境时的乐观,为创作者引来了庞大的流量,却遭到了流量的“反噬”。

值得注意的是,在视频里,“二舅”只是作为出镜的一员。他的故事,全部是从“回村三天的外甥”视角里讲述。后有村民证实,“二舅”并非UP主的二舅,而是UP主老婆的二舅。

如果作者指明是虚构,

网友就能不反感?

“如果作者指明,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们不会如此反感。”有网友说,正是创作者点明“二舅”的故事是完全真实的,才引得大家的共情与感动,是这条视频爆火的“流量密码”。

类比上一个以“真实故事”为噱头爆火全网的微信推文《寒门状元之死》,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年轻的热血碰撞社会里阴暗的潜规则,作者的笔法,让不少人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发了强大的共情。

然而,在文章被加速转载的过程里,许多细节被一一披露,经不起推敲。当“真实”这一根基被打破,建立在其之上的流量和公众情绪,自然变成了空中楼阁。

共情往往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然而,真实的故事未必会像包装过的文艺作品那样有戏剧性。 以《寒门状元之死》为例,或许在现实中,真的有寒门出贵子,但他可能未必是状元,或许也在走入社会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明暗规则的打压,但未必会去寻死。这大概率是一个中庸又平凡的故事,这种故事没有“寒门”“自杀”这样的冲突,显然也并不算好看。

互联网扩大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公众情绪被触动的阈值,也被一次次拔高。“二舅”如果是一个微电影里的人物形象,他故事中那些出人意料的经历,以及那些和困境一笑泯恩仇的乐观,便是艺术创作的“常规手段”。

但是,这位UP主却反复强调“二舅”的故事完全真实,直言还有一些更加具有传奇色彩的部分被他删去了。也许他清楚,过于“传奇”的内容,会引起更多的质疑。而一旦脱离真实的逻辑太远,很难会有流量,即便有也会被舆论的浪花拍到沙滩上。

让“二舅”自己来说,

又会是怎样的故事?

“‘二舅’的故事,被渲染成一个励志的故事。那如果换成‘二舅’本人的视角,很有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有网友评价,视频里的“二舅”,即便曾是“天才少年”,即便“三天就学会了木匠活儿”,却只能在村庄里蹉跎大半辈子。他拄着拐在村里行走,要照顾年迈的母亲,要帮助乡亲们修家具,他的一生更像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而非“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励志。

视频从头到尾都是UP主一个人的讲述,从一个普通的村民到火遍整个互联网,“二舅”从没自己说过一句话。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习以为常的经历,被包装成了“MV式的纪录片”,被陌生人共情歌颂。

因此,网友们呼吁让“二舅”自己出来讲述,希望能听到“二舅”真实的声音和更多的想法。因为,即便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选取的叙述视角不同,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

然而,UP主却并没有让“二舅”出面回应,而是选择将“二舅”和姥姥“藏起来”。他发文称,“接下来他们暂时不会回村,直到大家已经想不起他们。”他俨然成为了“二舅”的代言人,试图以保护的姿态,让故事有个设想中最美好的结尾。

的确,“二舅”爆火之后,有许多MCN机构嗅着流量而来,试图让“二舅”接触互联网,让流量变现。UP主对此的回应是,“第一他肯定不同意,第二就算他同意我也不同意。”他表示不想让“二舅”,“硬了一辈子”突然“软下来”,主动替“二舅”选择了回避——在过去,被流量突然托举、又被狠狠摔下的普通人,的确不在少数。

如果从“二舅”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这又是怎样一个故事?一个或许不太熟的外甥女婿,来村里拍摄了几天后,自己就被迫离开了村子,他是否满意这种现状?如果告知他,以现在的流量可以过更好一点的生活,他是否会同意?

在中国广大乡村,有不少这样真实而普通的“二舅”,他们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被大家看见,还是平静地继续自己并不如意的生活,不愿被外界打扰,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个事实可以肯定:以真实之名的虚假故事,终究无法长远地被留存铭记。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