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第一天就哭着要妈妈!”山东男子带5岁女儿40天骑行到西藏

2024-05-17 00:23 来源:网络 点击:

“出发第一天就哭着要妈妈!”山东男子带5岁女儿40天骑行到西藏

在然乌湖,置身蓝色冰川之中;

在米拉山,看盛夏绵延雪山;

在318国道“川藏线”,重走长征路;

女儿在夏天打雪仗,喂到了心心念念的土拨鼠……

刚刚过去的2023年暑假,山东奶爸张坤经历了一段“疯狂”旅程,他带着5岁半女儿一路骑行到了西藏。

张坤是一名老师,也是骑行爱好者,学生时代就萌生了骑行西藏的热血想法,然而这一想法,一晃过去多年,曾经的张同学成了张老师,结婚生子,有了女儿糖糖。2023年,5岁半女儿幼儿园毕业,张坤决定要和她一起完成期待已久的骑行梦。

2023年7月16日,父女二人从老家山东枣庄出发,经河南、陕西、四川等地,抵达西藏,用4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4000公里的骑行西藏之旅

张坤与女儿糖糖在旅途中

开始准备 

困难是从出发前就开始的 

“上学时,我是自行车协会的会长,以学校为中心,骑行范围经常到达50公里。金沙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南迦巴瓦、珠穆朗玛都在西藏,我向往了很久,产生了骑行西藏的想法。”张坤有着长期锻炼带来的稍黑肤色与强壮体格。

想法是热烈的,但还没迈出家门,张坤已经感受到压力。“我提出带女儿骑行去西藏的想法时,几乎遭到所有人的不理解。” 张坤说,老一辈隔代亲,爷爷奶奶坚决反对,担心路途遥远、水土不服。糖糖妈和身边朋友也不看好此次行程。孩子没出过远门,第一次带她去几千公里外的藏区 ,张坤心里也没底。

张坤开始准备攻略,完善计划。张坤向记者展示几份出发前的攻略表,上面清晰的标明当地情况、骑行路线、几点出发走多少路、吃住怎么安排、突发情况怎么办……同时他还购置了补胎工具、雨具、应急药品等物资,并自学了自行车维修。

张坤定制的行程

张坤准备的物资清单

对年龄小,还不明白很多事的“参赛选手”糖糖,张坤选择“画大饼”与讲道理结合的方式跟她说:“这一路上会看到大山大水,到了西藏还能看到这边看不到的牦牛、土拨鼠。”

张坤告诉女儿:人生就像一条项链,一些美好的经历就是项链上的宝石,如果能完成这次西藏之旅,项链上就会多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这颗宝石需要坚持才能得到。

几千公里的路需要一个好身体才能走下去。张坤一直注重对女儿糖糖身体素质的培养:攀岩墙训练、日常骑行 ,糖糖的身体素质不错,这也让他安心不少。

出发第一站

女儿崩溃大哭“要妈妈”

2023年7月16日,张坤父女二人从家乡枣庄出发,踏上了骑行西藏的旅程。按照计划,用40天左右的时间,横跨河南,进入陕西后向南折翻秦岭,入四川、走成都,最终达到拉萨。

张坤和女儿在路上

“出发第一站是单县,全程130公里,糖糖以为很快就能到,但实际上在路上的时间近10个小时,离家久加上旅途劳累,这段路糖糖是哭着走完的,从刚开始小声哭,到最后崩溃大哭要妈妈,再到哭着睡着。”张坤说,最初几天,女儿始终在“想妈妈”模式和骑行状态不断切换,这是旅程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

“我也想家,但已经上路不能回去了,给妈妈打电话,我们一起画画。”张坤说,每次女儿哭闹,他会通过这些办法安慰,附以雪糕、巧克力的小诱惑。他希望这次旅途能让女儿更加独立。

终于,到达成都时,糖糖的恋家状态结束了, 当张坤再问女儿:“要不咱不骑了,掉头回家?”糖糖回答:“你确定吗?咱都走到这儿了。”

旅途,让女儿在慢慢改变。

张坤与女儿在路上

降雨、低温、高反

父女挑战“川藏线”

“川藏线第11天,午餐点是大山中的一个藏族小卖部,有煮不透的水饺、泡面和八宝粥,充饥后骑行没多久天气突变开始下雨,原本以为雨很快会停,结果在雨中骑了三个小时。”

“川藏线第13天,烈日、狂风、暴雨、冰雹无一不摧残鞭打着我……海拔到了4925米的时候,虽然能够清晰看到垭口,但感觉实在是没有力气前行,缺氧、乏力、失温……今天的住宿点实打实的震撼,竟然有电梯、独卫、热水……”

旅途的每一天,张坤都会在朋友圈分享骑行日志。携带物资骑行,还要骑车带着女儿,川藏线的复杂地形与气候带来不小的困难,每天睁眼就在路上,父女俩经常累到倒头就睡。

张坤笑着回忆,当时父女俩仿佛患上了“爬坡恐惧症”: “山一个连着一个,有时坡度大于7度,有时单日提升海拔1000米,别说糖糖了,我知道明天要爬坡,腿都发抖,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去爬,这是每天的必修课。”

进入川藏线后,几乎每天都会下雨,甚至翻山途中,会遇到反复穿脱雨衣的情况。

“爬觉巴山的时候,看到前面电闪雷鸣,赶紧穿雨衣,结果一直不下雨,闷热难受,但刚脱下来,就开始下雨。出了四川界,往芒康方向走的时候,慢慢下起了小雨,起初不在意,但雨越下越大,断断续续下了三个小时,我们就在雨中骑行三个小时,海拔爬升到4000多米,翻过宗拉山时雨虽然停了,但是下坡的时候风很冷。等到了宾馆,抓紧把电热毯打开,喝着老板熬的姜茶,一两个小时之后才缓过来。”张坤回忆说。

食宿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煮不熟的水饺、一顿接一顿的方便面……这些食品在父女两人的胃中循环。在西藏波密,张坤发现了许久没喝到的水果茶,还特别发了朋友圈留念。从成都到拉萨,随着海拔持续升高,父女二人基本是在村里过夜。“最差的时候,只有两张床,虽然有电热毯,但是电压不稳,仅供照明,晚上又很冷,就找了好多矿泉水瓶子,装满热水,放到被窝里,半夜还要起来再换一次热水。”

在西藏波密父女二人发现了久违的水果茶

318国道“川藏线”巨大的温差变化、高强度的紫外线,让本就缺氧还需要负重骑行的张坤苦不堪言,好在女儿没有出现高反情况,让他欣慰不少。

“翻东达山的时候,是一条笔直向上的道路,很远很远的时候就能看到垭口的标志,但总感觉骑不到尽头,还有200米就能到垭口了,缺氧和头疼的高原反应,让自己一点力气也没有,在原地站了20分钟才缓过劲儿来。”张坤回忆。

一路“捡”临时队友

途中遇到很多暖心事儿

这一路上,父女二人有了很多新鲜体验,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在然乌湖,和女儿置身于蓝色的冰川之中;在米拉山,看到了独具特色的夏季雪山;在318川藏线,他们重走长征路。沿途,女儿能在夏天打雪仗,喂到了心心念念的土拨鼠,还发现土拨鼠爱吃雪饼。

路上遇到藏民,会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扎西德勒”;反向归来的骑友会大声“加油”鼓励他们。“一路上,队友全靠捡”,一群临时队友给父女俩帮了不少忙。遇到非常复杂的路况,张坤会把女儿交给顺路的汽车载行,自己则单独骑行好几个小时。女儿爱吃零食,进入川藏线第12天,几位来自重庆的游客硬塞给他们一大袋零食。进入山区地段,张坤父女遇到几 次自然险情,总能碰上好心人。 “一次泥石流堵了很久,我们只能跟着车流一点点走,当时执勤的武警战士说前方隧道塌方,暂缓通过,等通车后让我们先走。没想到隧道另一头的武警战士已经接到消息,引导我们通行。非常感谢他们,隧道塌方路面变得狭窄,如果我们与车流一起走,很危险。”

张坤与女儿糖糖在米拉山口

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吃得苦都化成养分

现在,张坤和女儿已经返回枣庄家中。爸爸到学校上班,女儿则在不想写作业的嘟囔中继续上学,看似一切归于平淡。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张坤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话形容这次旅程,40天的骑行旅途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女儿在旅途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出发前“白白净净的恋家大王”,途中皮肤逐渐黝黑,性格变得坚韧,适应能力更强,也更乐于助人。一次陡坡途中,女儿看到一位残疾骑手会主动上前帮忙推车。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遇到非常陡的上坡,女儿会主动下车帮助爸爸推行。

糖糖帮残疾人骑手推车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旅行。张坤平时一心扑在学校,女儿幼儿园没有假期,周末还要上兴趣班,父女两人单独接触的时间不多。

“形影不离互相陪伴了40天,我更全面地了解女儿,自己也克服了容易急躁的毛病,亲子关系更融洽了。”张坤跟记者说。

在张坤看来,这次旅程对孩子是一次难得的教育:“现在小孩子没有吃苦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是家长给准备好。旅程中经历的苦和罪,可以化为成长的养分。多数人可能记不清上周吃过什么,但是那些食物已经化为身体的能量,路上走的每一步都算数,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如今,张坤依然保持骑行的爱好,当问及女儿要不要再去骑行,小姑娘嘴上说着再也不骑自行车了,却在回家后主动推出自己的自行车,擦拭起来。

来源:齐鲁晚报记者 杨璐 实习生 史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