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环境创设-中班-主题二-长大的我

2025-04-12 11:18 来源:网络 点击:

主题环境创设-中班-主题二-长大的我

本文导读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环境作为“第三位老师”,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形课程,应具有教育、记录的功能,并能不断地激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即是基于此种理念,强调围绕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与之相吻合的主题墙或活动情境,布置活动区角;强调环境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要能物化目标、物化内容。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中,要鼓励幼儿和家长参与环境的创设,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性、互动性、参与性、过程性和艺术性,以实现环境与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实现“环境”与幼儿、教师、家长的不断“对话”。

1. 主题墙

(1) 活动室墙面

“长大的我”:师幼共同讨论,设置“成长的秘密”、“我的新本领”、“别说我小”三个版块,通过亲子制作、师幼共同收集资料、幼儿自绘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科学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

● ▼ ●

利用玄关立面悬挂自选区域卡,按学号顺序摆放,帮助幼儿有序游戏。

“值日生”:师幼共同讨论值日生的职责,并请幼儿进行绘画,幼儿自主选择后将写有名字的夹子夹在相应的职责下面,便于幼儿清楚自己的职责,培养幼儿为集体、他人服务的意识。

“我长高了”:每学期为幼儿测量一次身高,师幼进行简单的记录,通过对比,萌发“我长大了”的自豪感。

(2) 外走廊墙面

“我进步了”:在进餐、午睡、整理、常规活动和文明礼貌方面有进步的幼儿可以获取相应的“爱心夹子”,并夹到自画像的绳子上,每月总结一次,并说说自己的进步,师幼共同评选出本月小明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 ▼ ●

(3) 盥洗室墙面

在镜面张贴正确洗手步骤图,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

张贴大小便用纸示意图,提示幼儿按需定量取纸,养成节约的意识与习惯。

在厕所墙面张贴大小便冲水示意图,提示幼儿大便按全月牙按钮冲水,小便按半月牙按钮冲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节约用水意识。

(4) 寝室墙面

利用寝室栏杆悬挂锻炼幼儿精细动作的操作板,供幼儿起床后自主操作,减少幼儿消极等待。

我会折衣服:张贴幼儿学习折叠衣服、裤子和毯子的步骤图,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活动区

(1) 语言区

遵循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和需求,以发展幼儿的听、说、前阅读、前书写等能力为基本线索,将语言区材料转化为幼儿可试听、可讲述、可阅读、可操作的材料,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阅览处:利用光线充足、较为安静的区域开设,投放适合幼儿年龄段阅读的图书,以原木色为主色调,创设色调温馨、充满童趣的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

● ▼ ●

图书贴上标签,图形一一对应,有序摆放,培养幼儿自主整理的能力。

看图讲述:在柜子立面和栏杆张贴流程图和图片,投放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废旧图书、剪刀,供幼儿自行裁剪图片并排列讲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及思维创造能力。

基于主题,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图书《我长大了》,幼儿不仅了解自己成长变化的过程,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将其投放到阅读区,可以促进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分享交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

故事听赏:投放CD机供幼儿听故事、录故事,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2) 科学区

分为实验操作、认知学习和观察探索版块,张贴图文并茂的区域规则,帮助幼儿有序游戏。

沉与浮:投放不同材质的材料及记录表,幼儿自主探索,观察沉浮的物理现象,并对实验结果简单记录。

电池的安装: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安装电池,知道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 ▼ ●

认知学习:投放“找朋友”“开锁游戏”“不同的味道”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学的乐趣。

我会开锁:投放红、蓝点数的卡片及相应的钥匙和锁,卡片上悬挂钥匙,幼儿将颜色、数卡和锁匹配后,即可开锁。

“好玩的扑克牌”:投放不同颜色和点数的扑克牌,引导幼儿将数量、颜色、形状相同的扑克牌组合到一起,培养幼儿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瓶盖趣多多”:投放PV板和不同颜色的瓶盖,供幼儿自主摆放和创造,在游戏中发展创造力和认识规律的能力。

“好玩的绒球”:墙面上粘贴鸡蛋盒,提供不同颜色的绒球,供幼儿拼创各种图案,培养幼儿空间感知和创造想象能力。

“夹玉米粒比赛”:投掷骰子,用筷子夹“玉米粒”走相应步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数的认识和使用筷子的方法。后期还可增加难度,比赛“夹豆子”、“夹绿豆”等等。

“转转乐”:利用窗户处投放自制玩具“转转乐”,帮助幼儿理解十以内点数以及数物间的对应关系。

在透明桌垫下投放“比比高”和“找影子”游戏,供幼儿认知学习,自主操作。

观察探索区:分种植区、养殖区、观赏区三个版块,幼儿通过亲身参与种植和照料、饲养小动物,了解其外形特征及生长的基本规律,体验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 ▼ ●

播种土豆、洋葱、白菜等种子,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 ▼ ●

(3) 美工区

设置涂鸦、绘画、泥工、剪纸四个版块,粘贴图文并茂的区域规则,提醒幼儿有序进行操作。

● ▼ ●

投放水彩笔、油画棒、玉米粒、毛球、胶棒、超轻粘土、泥工用具等多种工具和各种纸张、纽扣、鸡蛋托等多种低结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创作。

涂鸦墙:张贴磁性白板贴,方便幼儿操作,供幼儿自由创作,随时擦除。

在透明桌垫下面投放绘画技巧的展示图,供幼儿学习。

泥工:投放陶泥、轻黏土等多种材料,透明桌垫下粘贴泥工基本技巧展示图,供幼儿观摩学习。用白色框子展示幼儿作品,既美观又方便。

剪纸:投放剪刀和各种纸张供幼儿操作,提供半成品供幼儿练习剪纸技能,利用栏杆展示剪纸作品。

(4) 表演区

小厨房:投放各类厨房用具、服装、菜品等材料,满足幼儿对不同角色表演的需求,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 ▼ ●

小医院:投放医药箱、服装、药品等多种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5) 建构区

粘贴图文并茂的区域规则,帮助幼儿有序游戏。

收纳筐贴上相应的材料照片,引导幼儿游戏结束后自主整理材料。

我的设计:张贴磁性白板贴,供幼儿设计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记录,可循环使用。

作品欣赏:粘贴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以便幼儿欣赏学习,丰富幼儿建构经验。

(6) 运动区

充分利用空间,在墙面悬挂塑料高跷、沙包等材料,结合本院民间游戏特色,投放陀螺、风火轮、跳绳等运动器材,以满足幼儿的多种运动需求。

拍球记录表:结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本月重点学习“双手交替拍球”动作,师幼共同图文记录。

(7) 生活区

“拿筷子的正确方法”:张贴正确和错误姿势对比图,帮助幼儿掌握正确拿筷子的方法。

怎样漱口:张贴漱口“流程图”,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正确漱口的步骤。

喝水量示意图:将示意图粘贴在喝水处,供幼儿自主观察对比,提示幼儿适量饮水。

喝水记录:幼儿每喝一次水插一根木棍,帮助幼儿养成勤喝水习惯,同时又便于教师观察,提醒身体不适的孩子多喝水。

3. 吊饰

玄关处利用废旧纸盘作为吊饰,根据主题活动开展,后续展示幼儿作品“我的自画像”进一步丰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