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出殡!六十六岁老人给自己办风光葬礼,花光了所有积蓄

2025-04-11 10:00 来源:网络 点击:

活人出殡!六十六岁老人给自己办风光葬礼,花光了所有积蓄

一身皇袍加身,然后躺进棺材里。环顾四周,一群自己花钱请的人都穿着形制奇怪的古装,有人正在虚伪的哭泣,有人在吹奏乐器,还有人摇着宽大的衣摆舞蹈,比起葬礼这显然更像一群人的狂欢……这是最近热映的电影《人生大事》中的一个片段。

《人生大事》中有一个老人求助男主,要花了拆迁房子得的二十万给自己办葬礼,还要求办得像皇帝那样大规格的,于是便出现了上述的那一幕。

许多人在电影院里都被老人给自己办葬礼,这一情节感动得痛哭流涕。其实在现实里也有这样一个给自己办葬礼的老人——张德样,堪称为现实版的《人生大事》。

人生三大事:娶亲、生日、葬礼

2016年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八,除夕的前一天。在日照市上卜落崮村这个小村庄里,66岁的张德样穿着一身宝蓝色寿衣兴高采烈地穿过围观的人群,然后弯下腰小心翼翼的钻进棺材里

这场“活人出殡”花光了张德样所有的积蓄——一万六千多,还欠了亲戚们将近四万元。张德样对这场葬礼十分期待,并力求办的盛大,办得隆重,要让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看

张德样因为听说本地的班子没有那个能耐,吹得不够响不够好,特地高价请来了青岛胶南的吹鼓班子。因为无儿无女,以及邀请的姐姐妹妹哥哥还有他看着长大的8个亲外甥,一个都没到场,所以在葬礼上他还请了三个年轻人给自己叩拜行礼,要1000,张德样不舍但还是花了。

张德样还花了280元给自己置办了一身穿过的最贵的行头,一套宝蓝色寿衣。除了这些他还请来专业的全程录像的团队请了秧歌队的二十多个“美女”跳舞,放了六箱“顶天雷”,烧了纸扎的“金山银山”,这些都是一笔大消费。对于村里人来说,张德样的行为不仅令人感到不解,还觉得太荒唐。

张德样想让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看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张德样总共邀请了50多个亲友,在“出殡”当天,来到现场的只有20人左右。张德样还打算靠这场葬礼收七八千的礼钱,可是最后只收到3430元,只办了八桌,来了九十多个人。

但是,张德样对于这场“活人出殡”总体上还是非常满意的。毕竟在这场葬礼上一直单身的他娶了妻子胡百花——两个纸扎的,穿着花花绿绿的女人他还过了六十六大寿——张德样生日就在正月,所以他就把过寿和出殡放在了同一天。而且六十六,多吉利!还操办了自己的葬礼——办了场活葬。人生三件大事,娶亲、生日、葬礼,张德样在一天之内就都完成了。

可是对于以前的张德样来说,这一切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不仅是这一场盛大的“活人出殡”,就连能活到六十六岁都是没想到的。张德样说,“一生下来自己就是个废人,婶子大娘甚至连我自己都觉得活不下来”。

一生坎坷的命运

生下来就是个废人

张德样出生于1951年1月19日,正值中国解放初期,一切百废待兴,人民一穷二白。而出生于日照市上卜落崮村这个小村里的张德样不仅家里贫穷,命运也十分坎坷。

张德样一家七口,有二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本来就一穷二白的家庭,因为还有五个孩子,就更吃不上饭了。张德样五岁时还不会走路,七岁时走路也还踉踉跄跄,需要妹妹搀扶着。

就这样勉强到了九岁,母亲去世了。此时正是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开始。张德样说,娘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嘱咐他的两位哥哥,就是剩一口饼,也得挤出一粒渣子给张德样吃。

十二岁时,张德样的父亲也去世了。父母的相继离世,对这个家庭无疑是一个重创。张德样说,最穷苦的时候,就是小时候不能干活挣钱,父母不在了,跟着兄弟过日子,那时候吃的靠哥哥挣得,喝的也靠哥哥挣得。表外甥女也表示,那个时候,张德样他们家,连地瓜都吃不上,只能吃地瓜秧子。把秧子碾成面,连饼都捏不成,吃起来像土一样,但张德样仍得大口大口地吃。

吃饭都成问题,上学就更不用说了。即使当时已经拿到了四年级的课本,张德样也不得不放弃上学。可是年仅十二岁,又瘦又小的张德样能干什么呢?

张德样什么都做不了,但是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为了活着,张德样就去要饭。直到成年后,张德样开始在生产大队干活挣工分,可是身高仅一米四的张德样的体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普通的成年男子,只能挣到别人一半的工分

1973年,22岁的张德样帮邻居家盖房子不小心摔倒,落地的时候正好一根棍子戳进右眼,张德样一声惨叫。后来,由于耽搁了几天才去医院,张德样的右眼就瞎了,成了二级残废

家里穷、身材矮小、右眼又瞎了,正值娶亲年纪的张德样,一次又一次地被介绍的姑娘拒绝,从此,张德样也就不想娶媳妇儿这件事了

1986年,35岁的张德样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1978年开始实施包产到户,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个好事,可是张德样由于身体原因,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35岁的张德样选择外出打工

死里逃生

张德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烟台的一家养牛场,给人家放牛。前两年一天挣两块五毛钱,即使后来涨了工资,也只涨到了每天三块钱,每月只有90元。但到了1998年,依旧只能挣这么多。

在这家养牛场工作,张德样还差点丢了命。在有一次关电闸接线的时候,老板娘没看到张德样,拉开了电闸。于是,张德样就触了电。还好老板会人工呼吸,用勺子的匙柄撬开张德样的嘴,抢救及时。

由于在养牛场死里逃生,再加上工资太低,张德样就辞退了这份工作。当时1998年,张德样已经47岁。

辞职的张德样此时陷入了中年危机——年纪大,再加上右眼残疾,张德样一次又一次地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碰壁。

最终张德样找到了唯一一个自己能做的工作——捡垃圾。“收的好,吃的好点。收的糙,吃的就糙点。反正天黑有个屋,甭管是好屋糙屋”对于捡垃圾这件事,张德样十分坦然。从此,张德样就这样每天捡垃圾生活,一捡就是十年。

“活人出殡”的想法

  2002年,张德样在村子里给自己和大哥都修了一座坟,两座坟紧邻着。张德样常念叨:“什么时候死算什么时候,活一天算一天。”可是张德样虽然有如此看似豁达的生命观,却由于自己无儿无女,终究害怕死后无人料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德样此时就有了给自己办“活人出殡”的想法。

  2005年,从小拉扯张德样长大的大哥去世了。如果没有哥哥,我怎么可能活到现在——这是张德样内心深处的想法。张德样大哥没有后人,可是有张德样给他盖坟。张德样也没有后人,可是谁来帮他料理后事?

证明自己是个有本事的人——盖新房子、修路

2008年,拾荒十年的张德样又回到了村子里,此时的张德样已经57岁了。张德样一回村就拿出一万块钱给自己二哥盖了新房,然后又出钱准备在村子里修路。

盖的新房张德样没住,2011年,60岁的张德样住进了三庄镇敬老院。修建的路是村东头的一条路,位于村后边的山地之间。这条路是村民们去种地时踩出来的一条小道,只有二三十厘米宽,平时推个独轮车都很困难。“我们村的地主要就集中在这里,每天都有很多村民从这里走,没有一条路非常不方便。”张德样说。

  张德样不喜欢求人,可自从揽下修路的活计之后,免不了总是求人。对于修这条路,张德样先是找来挖掘机,从外边拉来土开始修路。总共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整条路便铺设而成,花了一万多元

但是土路不结实,容易坏。仅是一次下雨,就被雨水冲垮了。于是张德样就又买来8车沙子、5车水泥和60多方石头,修成了水泥路。张德样说,在修路之前曾有人表示会支持他,可是真到用钱的时候了,就一个人也没有了。

即使修路这件事情,全部都是张德样自己操心费力,张德样仍笑呵呵地道:“人一生光之后,死了空手走。把钱放在一个光堂地面多好,放在大众之下多好,老老少少的这辈走下辈走的”张德样不在意他人,只是想着自己要修路。后来路面时常有损坏,张德样仍然在继续修补。前后总共修了九次,花了两万六千多,这些钱全部都是张德样一点一点捡垃圾挣出来的。

村民们看着一回到村子就精神奕奕开始大刀阔斧的张德样,猜测他在外面打工挣了多少钱。可是张德样表外甥女说他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一分钱攒成一毛钱,一毛钱攒成一块钱,一块钱攒成十块钱”。

生活如此节俭的张德样,为什么会做这些一些有钱人也不会做的事情呢?

对于盖新房子,张德样想的是,天一黑了,小鸡也得有地方趴着。大家都有房子,张德样也想拥有一个风吹雨打都不怕的房子,这样也就算有了家。张德样还想证明自己,虽然自己是个残废,但是能自食其力。修路就是张德样向村里证明自己弄出的更大动静。

后来张德样修路的事情传播的远了,各大媒体都来采访报道他。张德样还把山东当地一家报社报道他修路的事的报纸复印了二十几份,发给别人看。村民付清莲说,他一个收破烂的能挣这么多钱,又盖房子又修路,的确挺有本事的。

闹出更大的动静:做个名人

张德样好像成功证明自己了,但是好像又没有成功。张德样的二哥张德乔说:“有老婆有儿女才是有本事。”村里有的人也对张德样修的这条路不以为意,认为他不修也是会有别人修的。而且后来政府给村里都修了水泥路,张德样修的那条路混在里面就更不显眼了。

于是在2015年7月3日,张德样又花了两千多块钱在路边为自己立了功德碑。功德碑上有很明显的错误,可是张德样并不在乎这些错误,他只是慢慢读出“张德样为村民修路的感人事迹”这几个大字。张德样觉得,有了这个碑,这辈子可以留下点什么了。

后来朋友马成年对张德样说,这个碑没人在乎的,随时都可能没了。张德样听后沉默了,埋头抽起纸烟。

人生三大愿望:活着,证明自己,有人陪伴

2016年2月6日,张德样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活人出殡”。一场热闹过后,人群散去,只有墓前焚烧祭器的黑痕能证明曾经。

有的人对张德样的评价是,奇怪的人。有的人不理解,有的人觉得钱是他自己的,管他怎么花……其实看完张德样的人生经历,很容易就明白,张德样做的所有事,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三个愿望——活着,证明自己,有人陪伴。

  有时候,活着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从小生活困难,连饭都吃不上,可是为了活着,12岁的他就去要饭。长大后死里逃生、靠捡垃圾为生,在外漂泊二十多年,张德样一直在艰难的维持着自己活着。

盖房子、修路、立碑这些都是张德样证明自己的证据。自己家里穷,所以漂泊在外二十多年一回村就盖新房,这样哪家还能说自己没本事。可是这样似乎还不够,修路、立碑,为家乡做贡献。

当有记者采访张德样时,张德样说,“省吃俭用,一心为公,为国家,为集体。”“共产党让我到敬老院,有饭吃,有水喝,所以我永久下决心,让村民永久走好路。”张德样戳着采访本,他还要求记下“张德样人老心红,为村民作贡献”这句话。

除了想要证明自己是个有本事的人,张德样还想证明自己在亲人里的地位。于是在“活人出殡”前一天邀请了五十多位亲友,可是他一直挂念在心里的二哥和几个外甥都没来。

张德样没有娶媳妇,无子无女,挂念着的亲人也对他也并不理解。张德样好像一直都是孤独的。“活人出殡”这件事大概就是张德样想出的,让自己不孤独的办法。

“活人出殡”花光了张德样所有的积蓄,可是张德样却说,“我觉得很幸福啊,一分钱没有了我也觉得很幸福!”“如果我没有办这个的话,六辈子也没有这个机会和这么多老哥们聊天,万辈子也请不来啊”“你跟我聊聊天,我不就比有儿有女还高兴了吗”……孤独才是使这位六十六岁的老人“奇怪”的原因。

后记

“活人出殡”过后,张德样又回到了距离村子八公里远的敬老院。养老院里有许多像张德样这样的老人,由于无人赡养,便被政府统一管理送进了敬老院。敬老院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打牌、看电视,大多数时间都是寂静的。

在敬老院不远处还有一处老年房,张德样一个朋友的母亲就住在那里。由于朋友外出打工,于是就拜托张德样帮着照顾。张德样一直坚持每个月都会抽出七天去,坚持了这么久,除了是受人之托,相信张德样也觉得这也算是有人陪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