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皇族后裔高力士的一生

2025-04-10 10:17 来源:网络 点击:

北燕皇族后裔高力士的一生

(684~762) 79岁

684年 出生

简介:

高力士,男,曾用名(亦名):冯元一

出生:

684年(一说690),出生于高州良德霞洞堡(今广东省电白县霞洞镇)

父母:

父亲为冯君衡(养父高延富),母亲为麦氏

背景:

大背景:

武则天掌大唐实权时代

家族世袭岭南首领:

自远祖冯业开始逐渐垄断岭南各地刺史接近三百年。自高祖父开始成为南越族首领,权倾岭南(今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越南北部一部分。)。

远祖冯业:出自长乐冯氏,北燕皇族后裔,自高句丽归顺刘宋政权,岭南豪族冯氏奠基人。高祖父冯宝:(?-558年),南朝梁、南朝陈大臣高祖母冼夫人:(522年-602年),南梁宋康郡夫人、陈朝石龙太夫人、隋朝谯国夫人,谥诚敬夫人。曾祖冯盎:(6世纪-646年)唐朝越国公。祖父冯智玳:官至潘州刺史,娶礼部尚书许敬宗之女父亲冯君衡:(7世纪?-697年),武周潘州刺史,唐朝赠潘州刺史、广州大都督。母亲麦氏:为隋朝名将麦铁杖曾孙女,岭南名相张九龄是其远房亲戚(麦铁杖外玄孙谭诲是张九龄岳父)

685年 2岁

686年 3岁

687年 4岁

688年 5岁

689年 6岁

690年 7岁

题外:武则天称帝

10月16日,武则天改朝换代,改李唐政权为武周政权 ,武则天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皇帝。

691年 8岁

692年 9岁

693年 10岁

694年 11岁

695年 12岁

696年 13岁

697年 14岁

家族卷入谋反,父亲阵亡,家族迅速衰败:

遭司刑评事万国俊诬陷他和流人(被流放者)串通谋反。697年武则天任命李千里为岭南讨击使,冯君衡与堂兄弟冯子犹(一作子游)、堂侄冯梧(许敬宗外孙)先后阵亡。

父亲冯君衡死后,其妻和三名儿子失散。

大哥高元琎(冯元琎),官至左卫中侯。二哥高元珪(冯元珪)(684年-755年),官至左领军郎将。老三高力士(冯元一)

因罪被阉割,人生第一次坠入黑谷:

终因岭南流人谋反案年幼高力士被阉割(具体年代不详)

698年 15岁 入宫侍奉皇家

高力士被献捷入宫:

李世民之孙李千里在武则天掌朝期间,为明哲保身,数次进献符瑞事。时任岭南招讨使的李千里献上两个阉割的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

认养父高延福,改名换姓:

武则天嘉赏高力士聪慧机敏,年幼仪美,让他在身边供奉,后因小过,被鞭打赶出宫。

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由原名冯元一改名为高力士,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往来于武三思第宅。

699年 16岁

再次入宫:

武则天复召其入宫,隶属司宫台,官府供给粮食。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天性谨慎细密,擅传诏令,授官宫闱丞。

李隆基出阁:

李家子孙被武则天严加管教,经过7年长期幽闭李隆基与诸李姓子嗣终于出阁。

700年 17岁

701年 18岁

702年 19岁

703年 20岁

704年 21岁

705年 22岁 武则天下台,大唐中央核心频繁政变

题外:神龙革命,武则天下台

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禁军统领李多祚,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继位,李唐政权成功复辟。

12月16日,81岁高龄的武则天去世。

李显李唐政权再次陷入韦氏掌权时期:

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

706年 23岁

707年 24岁

708年 25岁 伺候李隆基

得到李隆基信任(具体年代不详,大致在唐中宗李显景龙年间):

李隆基兼潞州别驾(治所在今山西长治),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高力士倾心侍奉,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

709年 26岁

710年 27岁 朝散大夫、内给事

7月3日,唐中宗李显病逝;

7月25日,李隆基父亲唐睿宗李旦复辟成为皇帝。

追随李隆基参与平定韦氏政变,有功:

因参与平定韦后之乱,李隆基便表奏高力士进入太子内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

711年 28岁

712年 29岁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继承皇帝位:

七月,唐睿宗禅让于太子李隆基。

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

713年 30岁 银青光禄大夫、内侍省同正员、右监门卫将军

唐玄宗李唐政权稳定:

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逼死49岁的太平公主。

7月13日,唐睿宗彻底放权,很快就病逝了,享年五十五岁。

追随李隆基参与先天政变,再累功勋:

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享受太平盛世40载:

大唐进入盛世(713-754),唐玄宗李唐政权稳定时期,高力士开始了长达42年安稳快活日子。

李隆基重视宦官:

李隆基推重宫闱局,宦官稍称旨意者,即授正三品将军,门列肾戟仪仗,故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人,位尊宠专与高力士相同。杨思勖持节讨伐,黎、林奉命出使宣布传达,尹则掌管书院。其余孙六、韩庄、杨八、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朱光辉、郭全、边令诚等人,诸如殿头供奉、监军、入蕃、教坊、功德主当,皆为委任之职。

宦官监军则权力超过节度使,出使则令各郡惊惧退避。其郡县丰饶富赡的,宦官一到军中,则所期望的以千万钱计算,修功德所获捐款,买鸟兽所费资金,每到一处,则不止千贯,都在高力士许可与否。故京城中最豪华的宅第,京畿内最好的田产、果园、池苑,宦官竟占其中一半。

714年 31岁

715年 32岁

深受李隆基宠信,高力士开始权倾朝野:

唐玄宗李隆基曾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高力士深受信任,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

716年 33岁

肃宗在东宫时,称其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

717年 34岁

为家族平冤,恩养生母、养父:

高力士养父高延福夫妻,按定分享受供奉。岭南节度使于潘州找到其生母麦氏送至长安,高力士让两位老妇人同处高堂,美食供养。

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高力士结拜为兄弟,麦氏去世,金吾大将军伯献在灵前筵间,披头散发,穿戴孝服,接待来宾吊唁酬答。

718年 35岁

娶老婆:

瀛州吕玄晤在京城做官,女儿有姿色,高力士娶其为妻,提拔玄晤为少卿、刺史,吕氏子弟都做了王傅。吕夫人去世,葬于城东,葬礼很隆重。中内地方官员争相赠送祭祀物品

719年 36岁

720年 37岁

721年 38岁

722年 39岁

723年 40岁

724年 41岁

725年 42岁

726年 43岁

养父高延福去世:

高延福(663年-726年),唐代宦官,历事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皇帝,担任过宫廷七种职务,在长安来庭里,享年六十四。

高力士将他葬在长乐原,并为他立碑《唐故高内侍碑》。

727年 44岁

728年 45岁

729年 46岁

追赠父母恩惠:

追赠高力士父亲广州大都督官职及麦氏越国夫人封号

730年 47岁

731年 48岁

732年 49岁

733年 50岁

734年 51岁

735年 52岁

736年 53岁

737年 54岁

唐玄宗开始奢靡之期,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大唐朝政日益荒废。

738年 55岁

唐玄宗看中杨玉环,高力士充当中间人成人之事:

自从武惠妃死后,唐玄宗食不甘味,驸马都尉杨洄看出了唐玄宗的心事,向高力士提醒,高力士则寻机向唐玄宗进言,杨氏"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739年 56岁

740年 57岁

741年 58岁

742年 59岁 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郡公

加封高官:

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

743年 60岁

力士脱靴(后代文人精神胜利法):

初入翰林的李白奉诏作词,让高力士为其脱靴。

后世学者考证,如唐史研究者裴斐认为高力士在玄宗朝,"就连李林甫当宰相都得走他后门,肃宗(唐玄宗第三子)在东宫时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为阿翁,附马辈则呼之为爷,到天宝初已进封为渤海郡公。

李白即使乘醉,命其脱靴也是不可思议的事!当时43岁的李白,早已过了年少轻狂岁月,……无论奉诏作词、侍从游宴或是书怀酬赠,都显得异常拘谨,李白对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十分清醒,实无可能做出那种荒唐事"。

744年 61岁

745年 62岁

746年 63岁

747年 64岁

748年 65岁 骠骑大将军

加官骠骑大将军:

高力士家资殷实丰厚,非一般王侯所能比拟,其于来庭坊建造宝寿佛寺、于兴宁坊修建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之宏富,与国力相当。其于京城西北截取澧水建造碾房,五轮同转,每日可碾三百斛麦子。当初,宝寿寺大钟铸成,力士斋祭以庆祝,举朝人皆至。凡击钟者,敲一下给百千钱;有顺从其心意的,敲到二十下,少的也有十下。

袁思艺与高力士争宠:

华州袁思艺,特别承蒙玄宗恩宠。然而高力士乖巧谨慎,人皆喜欢;袁思艺骄狂倨傲,人皆疏远惧怕。

749年 66岁

750年 67岁

751年 68岁

752年 69岁

753年 70岁

754年 71岁

755年 72岁

安史之乱爆发(755-763):

12月16日,安禄山起兵谋反。

756年 73岁 齐国公

遭遇马嵬驿兵变,说服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保命要紧:

六月初九,安禄山攻入潼关

六月十二日,唐玄宗决定放弃都城长安,设立内侍省,有内侍监两名,官阶正三品,由高力士、袁思艺分别担任。

路上无人接洽,十分辛苦。李隆基逃往蜀地,袁思艺跑去投靠安禄山,高力士则侍奉李隆基继续逃亡成都。

第三天(7月15日),驻入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驿站,不想龙武大将军(禁军元帅)陈玄礼煽动军士寸杀杨国忠等人。

军士在寸杀杨国忠后,又将矛头指向杨贵妃,陈玄礼等请求赐死杨贵妃。玄宗最初不肯,高力士说服72岁的唐玄宗同意,高力士将年仅38岁的杨贵妃领至佛堂自缢,才解除兵变危机,继续赶路逃亡四川。

保唐玄宗避难:

七月十二日,唐玄宗三子唐肃宗继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对此无可奈何。

高力士因护住有功,晋爵为齐国公。

757年 74岁 开府仪同三司

追随李隆基返回长安,时过变迁,往日风光不在

十二月,随着安禄山被杀,郭子仪收复长安,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南内),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

高力士因护驾有功,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赐给五百封户以食租税。

758年 75岁

759年 76岁

760年 77岁 流放

虎落平阳被犬欺,高力士再次被打击:

七月,继位的唐肃宗与玄宗不睦,而当权的宦官李辅国开始弄权,对玄宗多有不敬。高力士护主心切,为救玄宗竟挺身当众呵斥李辅国,为李辅国所恶。

八月,玄宗自回到长安后,厌恶张皇后(唐肃宗皇后)与太监李辅国,常劝肃宗不要宠信他们。李辅国趁机构谄,说玄宗预谋复辟,故唐肃宗软禁玄宗于西宫太极宫甘露殿,高力士与宦官王承恩、魏悦等人,因侍从李隆基登长庆楼,被李辅国设计陷害,流放黔中道。

流放湖南:

按律高力士本该斩首,但顾及高力士对玄宗的忠心,于是唐肃宗将高力士流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

761年 78岁 流放

762年 79岁

5月3日,年已79岁的唐玄宗病逝于西内的甘露殿。

去世:

三月,遇大赦回归,到郎州(今湖南常德),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

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绝食7日,年近80岁吐血而死(如按照690年出生,高力士为73岁卒)。

身后:

题外:李唐政权再次宫闱兵变

5月,肃宗病危,张皇后欲谋杀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係,发宦官数百人,控制宫闱。肃宗心腹李辅国获知此事,命宦官程元振先取太子同行,并发动禁军攻入宫内,捕杀张皇后、越王。

5月16日,唐肃宗同年去世,太子李豫为帝(即唐代宗)。唐代宗继位后,对李辅国不满,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厕中,斩其臂送至玄宗墓前祭祀。

777年,唐政权为高力士立神道碑

高力士神道碑:

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并序

尚书驾部员外郎、知制诰臣潘炎奉敕撰

初有适越者,请观南方之乐,主人为之歌,冯宾曰:"远矣,□□□□之人乎"。式是炎州,代为诸侯,衣冠甚伟,并业济美,有甲三属,有田千里,数代之后,衰而复起,一飞冲天,伯服有子不在外,其为中贵乎?不在□□于他族乎?

公本姓冯,讳元一。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广管潘州人也。冯之先有自北而南者,自宋怀化□业以至于盎,五岭之表,推□名族。皇唐初,盎使持节高州,督都广、韶等十八州总管,封耿国公。耿公有三子,智戣为高州刺史,智戴为恩州刺史,智玳为潘州刺史,咸有德义,实为人豪,家雄万石之荣,橐有千金之直。潘州府君生君衡,潘州薨而君衡袭位。象贤之礼,主祀守封。且有旧章,斯为代禄,使有辀轩□察者,不知承式,高下在心。因以矫诬罪成,于乎裂冠毁冕,藉没其家。开元中,天子广锡类之恩,贤先贤之状,初赠潘州刺史,又赠广州大都督,公即广州之少子也。南溟地远,北极天高,超然而来,飞不待翼。年在童龄,入侍玉阶。则天矜其覆巢,知必成器,选内官而母之,命近侍以□之。锡之以嘉名,教之以美艺,业且将就,及迁厥官。及孝和弃群臣,韦氏窥大宝,不利王室,已成祸梯。玄宗赫然提剑而起,公实勇进,□龙上天。扶皇运之中兴,佐大人之利见。自是之后,恩遇特崇,公卿宰臣,因以决事。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近无闲言,远无横议。君子曰"此所谓事君之美也"。公弱冠之日,太夫人□滞于南,荒服遐陬,晨昏问绝。折菱之教,□而无及,啮指之感,远而遂通,自神而发于人,欲养而得其亲。承初升舆,万里而至,称觞拜庆,兄弟雁行。自闽侥而就养王城,当表罕有。终堂之□,恩制赠越国夫人,哀且荣矣,孝之终矣。便繁左右,拜将进阶。又以慈父官卑,乞回所授,上允其请,时议称多,君子曰:"此所谓事亲之孝也"。君亲之道备,臣子之行高。其余则素业之丹青,立身之枝荣矣,曾扈从车驾幸三山宫,天子讲艺呈材,威戎夸狄,有二雕食鹿,上命取之。射声之徒,相顾不进,公以一箭受命,双禽已飞,控弦而满月忽开,饮羽而片云徐下,壮六军而增气,呼万岁以动天,英主惬心,□其中镌,其绝伦之技,又如此者。京有王之乱,蜀有南营之叛,仓卒起变,削而平之。临大事而有功,皆此类也。历宣教博士、内府令、朝散大夫、内给事、内常侍、内侍,再授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及大将军,内侍置监,公首为监,迁冠军、镇军、辅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食邑三千户,又加实封三百户。累充内属箭及三宫内飞龙厩大使,又充开漕使,历官授任五十余年,从蒙尘幸□梁□□法驾归长安,一心贯□神明,万乘同其休戚。於戏!公之德形于外,可得而言也;公之美畅于中,不可得而闻也。上□初避□请出□□臣□□□之心,常在魏阙。□□制命,追赴上都。闻二圣升遐,绝浆七日,毁不能哭,衔哀而绝,终于朗州龙兴寺,享年七十有三。□□□之丧,至于灭性,斩剡之痛,何□□焉?上士闻之,皆为流涕。主上恩深录旧,泽及漏泉,赠扬州大都督,仍陪葬泰陵,以宝应二年四月十二日安厝,成其志也。夫人吕氏,封国夫人,天宝中,不幸先逝,窀兆于白鹿原。行秋已深,合葬非古,封树既久,因而不迁。嗣子正议大夫、前将作少监、勃海郡开国公承悦,礼谓犹子,□而继之,袭以芝兰之芳,增其蓼莪之痛。养子内给事泰陵使承信等,周旋有加,奉孝谨□。□□刊贞石之文,用纪黄陵之侧。大君有命,俾□徽猷。臣炎不才,朱□当御。没而不朽,其在兹乎?铭曰:

惟公之本,南海□□,得藏□□,家传拥旄,有冯之后,遂育于高。

惟公之束,一命而俯,武后初眷,开元得主,万乘腹心,三天门户。

惟公之贵,出入□宸,宫闱父事,阶陛日亲,历载王纪,奉兹□□。

惟公之忠,心与上合,朱丹可为,纯粹不杂,有言必从,有可必纳。

惟公之孝,达于神明,反舆万里,自越阻京,爰及风树,备其哀荣。

惟公之艺,弦不再控,双雕入云,一发而中,三军心伏,天子目送。

惟公之勋,会合风云,窃盗□命,戈矛纷纷,一麾而□,克定妖氛。

惟公之节,凌□霜雪,负鞠剑门,清官魏阙,岁聿云眷,淼彰行洁。

惟公之殁,路正荆巫,二圣宴驾,长号鼎嗣,哀而遂绝,痛入黄垆。

惟公之葬,泰陵之下,存殁义同,忠贞无舍,书词刊石,永示来者。

大历十二年,岁次丁巳,五月辛亥朔,十一日辛酉奉敕立石。

太中大夫、守将作少监、翰林待诏臣张少悌奉敕书

京兆府参军李阳冰篆额。□□徐霁刻字。

归宿:

唐代宗李豫因他是耆宿长辈,曾护卫先帝,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唐玄宗泰陵(今陕西蒲城县境)。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子嗣:

子侄子冯承悦继后,另养子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