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2024-12-21 00:14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大萧条之后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事件。

在这场几乎席卷整个亚洲金融市场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还尚未发展成熟的金融国家,成功抵御住了这次金融危机。

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才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对于金融整个国家不仅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甚至对于金融相关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

那为何几乎没有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动的中国,反而积极地参与到稳定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呢?

相关专家分析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大爆发发生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在许多资料中香港特区政府是拯救香港战场的主力军,而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一、金融危机的“香港战场”:香港特区政府的强烈应对

1997年6月,香港正式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由于双方经济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采取的是两种经济并行的制度。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程度上来说,香港由于长期在应该的殖民统治之下,其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大陆,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在国际舆论中也出现了许多唱衰香港经济发展的声音,尤其是对于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能否保障香港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的质疑。

在20世纪末,东南亚地区的四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被称为仅次于“亚洲四小龙”的“亚洲四小虎”,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蕴藏着危机。

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起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首次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随机交叉影响到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波及到了周边的俄罗斯和巴西,香港也正在这些受到冲击的国家之列。

实际上,对于当时在国际社会中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发展到“全球化”程度的时候,1997年的金融危机无疑应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

金融危机的根源大都是外资在作祟,简单来说就是欧美资本做空各国货币,各国则通过汇率下降,货币接连贬值以此应对金融危机。

当时的中国由于自身落后的金融资本和手段暂时无法应对欧美资本的全面攻击,中国根本不敢开放金融市场,因此一个封闭的金融市场,根本没有外资融入,国外资本无法做空中国市场。

然而当时的香港以9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全球第五,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政府只负责对利率负责。

金融体量不是十分强大的香港符合欧美资本抄家狙击的目标,因此当此次金融危机的波动涉及到香港的时候,中国就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在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之下,首先是泰铢在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机攻击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

泰铢大幅度贬值之后,货币贬值风暴迅速蔓延至亚洲许多国家,引发了一连串连带效应,各国货币接连贬值。

当时随着新台币的币值浮动,对港元的狙击加剧,从1997年10月23日开始,银行拆息利率暴涨,股票市场的恒生指数也在4天内暴跌了将近23%。

对于国外资本炒家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背水一战,从第一天起就宣告香港绝不屈服,不惜倾尽全力稳住香港的汇率和股票市场。

先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进入市场进行了有利干预,守住了索罗斯的第一次抛售港币的进攻。

到1998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炒家们卷土重来,大规模向中国香港进攻,香港股市十分低迷,排在门外兑换美元的人越来越多。

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价格,联合三家券商,不问价格疯狂吸收大蓝筹和期货,恒生指数接连上升,稳住了港币价格。

香港政府虽然成功抵抗住了索罗斯的第二次疯狂侵袭,但损失巨大。第三次攻击也是欧美资本抄家和香港的最后博弈阶段,其中中央政府的支持对于香港能够抵抗住最后阶段的冲击起到了关键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二、中国是如何“扛住”97年金融危机的?

早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年,中央政府将当时净值为1971亿港元的土地基金交给香港特区政府经营。

因此比起其他国家,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除了本国或地区面上可查的数额之外,还有尚未公开的部分。

根据当时的数据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外汇储备加起来高达2000多亿美元,这也是为何索罗斯会在香港战场上吃了暗亏的部分原因所在。

此外,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变的政策,市场对于汇率等因素的变化反应十分迅速和灵敏。

加上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香港,香港政府为了稳定港币没有丝毫犹豫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这些也是其他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的。

而对于中国大陆在此次危机中所承担的角色,有资料显示,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某一场会议中曾发表一些言论:

“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一项最重要的基本优势,就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助推了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金融风暴发生之前,有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香港和大陆之间的“一国两制”政策弊端多于利处,甚至预计中央政府会进行多方干预,香港会因此丧失主动权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事实表明,香港经济运作十分理想,尤其是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之间存在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显得更加可贵。

在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大陆之后,香港享有的自主权不仅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并且中央政府明确表示,“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所做的事情,并且对于香港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充满信心,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央政府更愿意施予援手”。

在索罗斯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攻击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表明了自己“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放手去搏”的态度。

中央政府永远会站在香港特区政府身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避免货币危机进一步扩大,以此来支持和保障香港的汇率制度。

到最后博弈的关键阶段,中央政府派出了当时的央行副行长到香港特区政府,商议中国人民银行向香港进行注资,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强有力的后盾。

至此,此次金融危机中香港宣告成功,索罗斯在香港战场上亏损了大量资本。

其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不是轻易作出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向受到冲击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及时的外汇援助。

当时对于仅存的中国,国际舆论并不看好,认为人民币也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无法存续。

1997年,中国经济原本就处于“试探性”的开放发展阶段,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出口增长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率增多。

尤其是国内出现了重大灾难,实际上经济发展并不向好,因此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中央政府实际上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的。

而人民币不贬值,不仅是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货币贬值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在香港特区政府奋力一搏的时候,中央政府坚守住人民币不贬值,也是为了保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这为香港特区政府抵抗索罗斯做空港元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对于香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守住了香港在长达半个世纪内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有力的保障了此后香港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节点上,波及到香港,甚至可以说以香港为做空目标的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面临的第一个艰难的挑战。

中央政府需要以实际努力证实“一国两制”制度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以实际作为向香港特区政府证明,中央政府做出的承诺必然会得到实施,中国有能力带领和保护香港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之所以要“扛住”1997年金融危机,并非完全是为了香港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战场从1997年一直持续到了1998年,其中不能忽略香港特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守住香港金融市场做出的努力和背负的重担。

在许多国家无法抵抗金融危机的冲击、接连贬值的时候,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背水一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

有人认为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的香港战场中实际上是没有“出手”的,一方面考虑到当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金融市场发展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在一个层级,许多香港特区政府采取的策略,中国大陆是插不了手的。

另一方面香港在金融市场的制度层面都是远远由于其他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国家的。

也就是说,香港金融市场本身就具有多于其他国家的一层保障,因此这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在与国际资本炒家的对抗中,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最终也成功了的原因。

但对于将中央政府在香港此次成功度过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全数抹杀的说法也绝不可取。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香港特区政府可以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是因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兜盘的底气。

尤其是中央政府是在国际社会中表明必要时会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帮助,当时中国金融市场虽然发展还不够成熟。

但一方面中国大陆方面由于封闭金融市场,较少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甚至于即便中国大陆加入战场,一些国际资本炒家也无法通过操控货币来将人民币做空,当时的中国大陆还尚未实行资本层面的人民币和美元的自由兑换。

因此“中国之所以要抗住1997年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的发展”此类说法存在合理之处。

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金融危机对于香港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中国大陆,在香港回归祖国大陆之际,稳住香港的经济发展,帮助香港特区政府度过此次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香港虽然在1997年才回归祖国大陆,但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一直都存在,中国大陆在香港的中资机构、银行以及一些股票不仅是此次危机中中国大陆方面援助香港的重要渠道。如此大体量的筹码也是震慑国际资本炒家的重要资源。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中央政府都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底气所在。

香港保卫战的获胜,是香港自身金融发展的积淀和支持以及中央政府“作为后盾”的信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大陆在香港成功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中作为坚实的后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根本上还是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的积淀以及强有力的应对政策。

中国之所以必须要顺利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为了香港,也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这是中央政府对于人民的责任和担当,即便香港金融市场没有遭受巨大冲击,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大国,也会积极参与到帮助其他国家度过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这是中国的担当和责任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