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和贾敬各自嘱咐儿孙们做了一件相似的善事

2024-05-31 04:47 来源:网络 点击:

《红楼梦》:贾母和贾敬各自嘱咐儿孙们做了一件相似的善事

陈能雄/文

贾母在贾府中辈分最高、权力最大,她是贾府的灵魂人物。贾敬比贾母小一辈,但他在宁国府里年纪最大。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贾母乐观开朗,心胸宽广,喜欢热闹的地方,最怕寂寞冷清,她常和孙子孙女们一块玩耍,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而贾敬则性喜清静,他让贾珍袭了爵位,自己去道观中清修,沉迷于修道炼丹。

贾母和贾敬有一个相似点就是两人都心存善念,对仙佛有虔诚敬畏之心。贾母慈祥和蔼,怜贫爱幼,常常敬佛礼神,为家人祈福。贾母领着众人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她的轿子刚到山门,看见本境城隍土地的泥塑圣像,就刚忙令人停下轿子,改为步行,在神像面前虔诚祷告。

贾母信奉因果报应之说,时常做些行善积德的好事,她祈祷神佛能护佑孙子贾宝玉健康成长,她让贾宝玉认了一个寄名的干娘,并按期向寺庙支付香烛香油钱。贾宝玉平时出去玩时,贾母就嘱咐小厮们多带几吊钱,用于施舍僧道、接济穷人。

《红楼梦》:贾母和贾敬各自嘱咐儿孙们做了一件相似的善事

贾敬袭过官,参加过科举,是贾府中唯一的进士,富贵荣华都享过,突然有一天他想当神仙了。他就抛开俗务,穿上道袍,在玄真观里潜心修炼。贾敬很少回家,只在年底祭祖之时才回去主持祭祀礼仪。他不再过问宁国府的俗事,任由贾珍、贾蓉等人胡作非为。有一年,贾敬的生日快要到了,贾珍要为他大办生日宴席,亲自去道观里请父亲回府。贾敬不愿回去,让家里人也不要随意来道观打扰他。他交代给贾珍一个任务,就是把他以前注解过的《阴骘文》刻印出来。到了生日那天,贾蓉去道观中给贾敬送好吃的,贾敬又把之前吩咐的事重说一遍,要他们赶紧刻印一万张《阴骘文》分散众人。

《红楼梦》:贾母和贾敬各自嘱咐儿孙们做了一件相似的善事

《阴骘文》全称《文昌帝君阴骘文》,是道家劝人向善的典籍。文中列举了“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等善举,说明一个人只要多行善事,就能积聚阴德,得到神灵赐福。贾敬是进士出身,有着较深的文字功底,他年轻时专门为《阴骘文》作过注解,正如文中有一句话“印造经文,创修道观”,他令贾珍们刻印《阴骘文》就是宣传慈善的思想,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刻印一万份《阴骘文》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可是在印刷技术不怎么发达的古代,这个是不小的工程,需要耗费不少人力和财力。贾敬应该也听闻过贾珍们的一些荒唐事,他是个“独善其身”的人,不想俗务缠身。他不能亲自教导贾珍、贾蓉等人走上正途,只好用这种刻印《阴骘文》的方法,希望能规劝儿孙们能好好做人,积一些福德。可是,贾珍等人却没有领会贾敬的用意,背地里做了许多坏事,有违《阴骘文》里的思想。

《红楼梦》:贾母和贾敬各自嘱咐儿孙们做了一件相似的善事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宁国府的败落虽然不是贾敬一手造成的,但他不能继承祖业,只知炼丹求仙,纵容贾珍等人把宁国府搞得乌烟瘴气的,他对宁国府衰败也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有向善之心,但却消极处世,毫无作为。正如他期望通过炼丹来求得长生不老药一样,他也幻想刻印《阴骘文》能延长宁国府兴盛的时间。

贾母在晚年时也做了一件和贾敬相似的事情,在民间说法中,认为八十一岁是个不吉利的岁数,称为“暗九”,是一道坎,贾母在八十岁那年发愿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内中要插有《心经》。为了显示虔诚之心,其中三百六十五部《心经》要荣国府中会写字的奶奶姑娘们来抄写,还分派了一些任务给宁国府的尤氏。贾惜春原本就是想出家修行的女子,她倒是很乐意做抄写经文,林黛玉等姑娘在那段时间里每日都在抄写《心经》。

人们认为抄佛经就是立功德,善男信女经常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金刚经》,也有富贵人家专门请人抄写佛经分送众人的。一篇《金刚经》有五千多字,要抄写几千部,是个很大的工作量。我是个书法爱好者对此深有体会,我曾经临写过赵孟的行书《心经》,要花费几个小时,也临写过《集王羲之书金刚经》,这个如果从头到尾通临一遍要花上许多天。我临摹行书字帖尚且要耗费这么多时间,更别说他们是用楷书抄写佛经了。

那么,贾母实现这个鸿愿用了多长时间呢?这么说吧,贾母从八十岁开始动员大家抄写佛经,直到她八十三岁去世之时还没有全部完成。她临死之时劝王熙凤多修福,并问她前些年嘱咐大家写的《金刚经》有没有全部送人,王熙凤回答说还没有施舍完。贾母发愿写佛经,不止是为自己消灾祈福,也是为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祈福。不论是请人抄写佛经,还是自己动手抄写佛经,都是一件不小的功德。

贾母与贾敬不同,她认为做人只要多行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可,她在尘世间享尽了荣华富贵。而贾赦却逃避现实,在道观中苦苦修行,却无果而终。贾母比贾敬想得开,更懂得养生之道,所以贾母活得更快乐长寿。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