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获得三次减刑!30多万患儿曾经的噩梦

2024-10-07 01:59 来源:网络 点击:

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获得三次减刑!30多万患儿曾经的噩梦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说到国产奶粉,人们常常会产生不信任感。 然而,这种不信任的根源却源于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儿奶粉被曝含有化学原料三聚氰胺,造成30万多名婴儿健康受损,11名婴儿死亡。

紧接着,国家对所有乳制品企业进行了检查。 令人惊讶的是,多达22家制造商被发现其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此次事件对中国乳业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彻底崩溃。 即使过了13年,这种信任仍然没有完全恢复。 但与此同时,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在经历一系列减刑后,预计将于2022年获释。

更可气的是,田文华起初百般否认自己的罪行。 2008年12月31日第一次公开审理时,她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声称很多事情是技术部门的责任。

为了对田文华等三鹿高管定罪,控辩双方在庭审中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激烈辩论。 最终,面对大量证据,田文华不得不承认,早在2008年5月中旬,她就收到了关于三鹿婴幼儿奶粉质量问题的举报。

然而董事长的冷漠对下层员工的行为影响巨大,所以下面的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长期以来,尽管明知原奶存在问题,三鹿旗下不少企业仍大量采购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 直到被关停,他们才不得不停下来。 这种不择手段的牟利手段令人发指。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田文华会自动停止生产和销售吗?

据公开的审判文件显示,早在2007年12月,就有不少消费者向三鹿集团投诉,称自己的孩子在饮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焦躁不安、尿液异常等现象。 但由于消费者仅通过电话投诉,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三鹿集团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采取任何解决措施。

至于田文华是否由此得知三鹿奶粉存在质量问题,目前尚未确定。 但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的五个月内,她对奶粉问题的无知,凸显了三鹿集团内部管理的混乱。

2008年9月9日,《兰州晨报》发表题为《14名婴儿患“肾结石”》的报道,事件进一步被放大。

报告指出,这

有些宝宝长期食用同一品牌的奶粉,导致出现肾结石等健康问题。 虽然“三鹿”奶粉没有直接命名,但三鹿集团深知这一点。 面对不断高涨的舆论,三鹿集团迅速行动,计划投入300万元进行危机公关,试图遏制与之相关的负面消息。

一审结束,田文华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在法庭上鞠躬道歉,并眼含热泪地说,“如果能换来孩子的健康,我愿意接受任何法律制裁。”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审判决生效后不久,她就提起上诉,试图撤销一审判决,请求变更一审判决。 这引发了人们对她是否真正悔恨的疑问。

二审维持原判,田文华只能继续在监狱接受改造。 为了早日出狱,她积极配合改造,表现良好,在服刑13年期间三次减刑。 然而,那些被三鹿奶粉毒害的孩子,13年来一直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

虽然当时的赔偿标准针对不同的症状规定了不同的赔偿金额,但对于很多受害者来说,这些赔偿远远不足以支付长期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更令人心酸的是,一些最初被诊断为轻微症状的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恶化,却无法获得进一步的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三鹿生产的毒奶粉定位为低端产品,每袋售价仅为18元,主要针对贫困人口和农村市场。 然而,这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人不仅要承受沉重的医疗压力,还需要应对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 毒奶粉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有的家庭甚至因此陷入经济困难。

此刻,我不禁为这些受害的孩子和家庭感到心痛。 在我们追求正义、法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犯罪的严重性,更不能让那些造成痛苦的人逃脱应有的惩罚。 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保证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同时能够为受害者提供公平的赔偿,让那些遭受痛苦的孩子得到安慰和安慰。他们应得的关心。

由于平台的规则,只有你和我互动多了,才会被认定为真粉丝。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杆粉丝,第一时间接收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