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60余项!粤港澳卫健掌门人谈未来“深合作”

2024-06-28 16:01 来源:网络 点击:

签约60余项!粤港澳卫健掌门人谈未来“深合作”

粤港澳三地在卫生健康领域,如何搭建三地交流合作的平台?未来有何重点合作项目?

2023年11月10日-1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广州南沙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健“掌门人”齐聚现场探讨,来自境内外的60余名院士、专家学者和全省21个地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会上,发布了湾区卫健合作十大案例,进行了60余个项目的签约,可谓亮“成绩单”、推“深合作”。

高规格,共商大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大会开设主论坛、圆桌会议、4个平行分论坛和12个学术论坛。内容涵盖沉浸式技术、大数据AI创新等高新技术手段在医学中的应用,基因组标签计划、医工融合创新等前沿研究,以及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领域热点话题。共同探讨深化大湾区内地九地市与港澳之间加强科研创新、技术、人才培养、健康产业等方面交流合作,献计献策推动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致辞时表示,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做到了大数据对接,医疗资源共享。期望未来立足健康湾区,进一步在推进制度规则衔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三地要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上共建共享,在跨境诊疗上深化合作,要加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合作。

本届大会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医务卫生局、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南沙区人民政府承办。

【亮点】亮“成绩单”!发布湾区卫健合作十大案例

本届大会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实施一周年后,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界首次高规格交流合作盛会。大会发布了“塑造健康湾区十大案例”。

记者梳理发现,其中既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跨境诊疗服务、药械使用政策创新等内容,也有三地人才交流计划、港澳医疗人才在内地执业、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等平台搭建,为塑造健康湾区提供重要支撑。

推“深合作”!60余项签约深化互联互通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行政部门、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科技企业等进行了各层面的交流合作。

本届大会促成了60余项签约项目落地,涵盖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培养、医养融合等方面。通过搭建高规格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要素资源的流动与融合。11月10日下午的大会现场,其中15个具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举行签约文本交换仪式。

主办方表示,期望这些合作项目有效推动粤港澳三地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声音】大湾区卫健掌门人:湾区卫健共建,未来要做这些事!

如何搭建具有粤港澳卫生健康综合优势、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健康湾区平台,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卫生健康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大会上,大湾区卫健“掌门人”齐聚,共商湾区卫生健康发展新起点。

卢宠茂:深化跨境协作、数据互通、医疗创新

如何在原有共识上,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现场介绍,香港刚刚公布的《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持续促进健康香港。其中关于大湾区医疗卫生的主要有三个项目:一是跨境协作,塑造健康湾区;二是数据互通,拓展电子纪录;三是医疗创新,打造国际枢纽。

卢宠茂介绍,跨境协作方面,有五个小项目,包括: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善用大湾区医疗服务、跨境救护直通车、建立恒常器官移植的互助机制、支持国家医院认证标准国际化;

在未来五年,香港会推出“医健通+”,最终目的是要做到“一人一个健康户口”,打造大湾区可携式的统一电子病历;

在医疗创新、打造国际枢纽方面,希望不仅做到“好药港用”,还可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让大湾区的患者也能使用。并加强创科转化,让先进药械可以“引进来”“走出去”。

罗奕龙:以中医药和“医疗+旅游”为切入点

大健康产业是澳门特区政府四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澳门未来如何发展大健康产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局长罗奕龙表示,澳门会通过“两条腿”走路:中医药发展和旅游医疗发展。

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特区政府特意成立了澳门药监局,助力中医药实现产业化、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旅游医疗方面,澳门协和医院将于2023年12月开始分阶段投入服务。借助北京协和医院的品牌、人才、管理、医疗技术和资源,推动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心。同时希望以此联动旅游休闲业,吸引旅客在澳门休闲之余享受健康体检、保健服务等医疗服务,带领澳门700个医疗机构8000位医疗人员共同往大健康产业联动发展,作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贡献。

“如果我们把旅游医疗大健康产业思维放在大湾区里面,其实我们可以做更多合作、更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罗奕龙说。

钟南山:提升创新能力及人才素质,中国需要IMH模式

“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要提高科学素质动力,不仅仅是好奇心,也不仅仅是兴趣。在中国,更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会上发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及人才素质》主题演讲。

谈到提升创新能力及人才素质,钟南山提出,中国的科学素质教育应建立“IMH”的模式,即“Innovation(创新)”“sense of Mission(使命感)”和“Humanity(人文)”。

“从小就要培养科学素质,它的核心就是要懂得创新,而不是单纯发现。当你写了一篇好论文,你要怎么转化,把它变成真的有用的东西,这是中国最需要的科学素质。”钟南山说,“其次,是要有使命感。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而科学素质教育的动力,应该是使命感与兴趣的结合;再次,就是现在要特别讲究协作精神,大协作大团结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科学素质。”

预测11月至明年1月将有一次新冠小高峰

“在创新实践方面,我们和香港、澳门有不少联合实践例子。”钟南山介绍,“我们和澳门很早就开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在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澳门比较强。我们共同成立了大规模呼吸疾病、流行病预测预警与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验室。”

“另外,今年11月、12月到明年1月,我们预测会有一个小小的新冠感染高峰,整个大湾区都要注意。”钟南山现场提醒,新发的变异株传染性高,对疫苗逃逸作用会有所增强,但是变化不会很大。

“致病性虽然不是很大,但老年人还是要注意。目前提倡对老年人和免疫低下人群接种第二代疫苗。中国的疫苗技术路线很多,目前我国有6种疫苗可供选择接种。”钟南山说。

文|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穗卫健宣图|通讯员提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